碧桂园伪造公章推责新员工 媒体称聪明程度赶上有关部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17:19:07  阅读:7025+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苏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祸起“新员工”? 碧桂园南宁伪造公章办预售证

  出了事就是“新员工”干的,碧桂园的聪明程度,和有关部门不相上下。 

  五一期间在全国大卖的碧桂园,突然爆出了房地产业少见的丑闻。他们旗下南宁公司竟然伪造当地规划局公章,违法办理住房预售证。

  5月4日,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建设局发布通报称,碧桂园公司伪造该局公章及科室负责人签名,持伪造现场进度核验表在市住房局违规办理天玺湾项目4#-7#、9#楼商品房预售证。该局称已就此事做报警处理,并将碧桂园列入黑名单,停办在该局的一切审批手续。

  随后南宁碧桂园也向外界证实,旗下项目确存违规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行为。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碧桂园竟然在官方声明里称,这是项目开发报建部两位新进员工的个人行为。二人在未向领导汇报的情况下,私自虚报了申请预售证的材料。

  碧桂园称,目前涉事的两名员工已向当地派出所和有关政府部门自首,如实交代有关情况,等待有关部门的处理。

  但随后不久,有位赵盛良的天玺湾员工在朋友圈声称,“我们为公司做再多的事情,而且是公司指示下做的事情,公司在保全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义无反顾地抛弃你,我明明人还在家里,就说已经去自首了,还把全部责任推给你,我一个新员工有这么大能量主导预售证办理决策吗?”

  这段员工的申述,似乎显示出南宁碧桂园公司有推卸责任之嫌。界面新闻未能联系上赵盛良对此置评。

  此次违法办理预售证的天玺湾,是碧桂园在南宁的首个项目。他们在去年7月24日以4.56亿元摘得该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楼面地价约2300元每平方米。今年4月24日,这个项目首次开盘,销售额约6亿元。

  根据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显示,碧桂园天玺湾的预售证号为南房预字(2016)第075号,批准时间是今年4月22日,总计预售面积约6.26万平方米,共有446套房源,截至5月4日有98套处于签约中。

  作为碧桂园在南宁的第一个项目,天玺湾竟不惜以违法程序取得预售证强行入市,这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都是少见的出格行为,但这背后或许说明项目面临着急需入市销售的强大压力。

  在碧桂园2015年年报中,南宁天玺湾项目预期获得预售证的时间是今年一季度,但即便采取了违法行为,这个项目拿到预售证的时间也比集团的预期晚了一个月左右,同时将近八个月才开盘销售几乎是碧桂园所有项目平均4.3个月入市周期的两倍。

  作为三四线之王,碧桂园以郊区大盘模式起家,但受制于三四线城市的天花板效应,他们从去年开始极力回归一二线城市。南宁项目正是碧桂园这轮回归一二线城市的一个代表,这种体量不大的项目符合如今碧桂园更多追求资金滚动、快速周转的目的。

  从2014年11月开始,碧桂园为了更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开始在内部大力推行“同心共享”的合伙人制度,这种同股同权同责同利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充分挖掘员工潜力。

  “同心共享”计划实施后,碧桂园集团和区域管理团队各自设立投资公司,对每个新项目进行不超过15%权益的跟投。其中碧桂园投资公司对所有的项目跟投比例为1%到5%,区域投资公司对自己区域的所有项目最高跟投不超10%。特别大体量的项目,设最低投资额。在整个跟投过程中,碧桂园要求区域总裁、营销负责人、项目总和项目营销负责人强制跟投。

  截至2015年底,碧桂园已有168个项目引入了合伙人机制,同时截至目前集团投资公司已分三次共募集了2.42亿元资金作为股本金投资。但站在碧桂园集团的角度,他们看重的不是这些募集的资金,而是这些资金背后的个人责任和公司利益完整挂钩。

  这项制度的实施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碧桂园所有项目的周转速度,他们从拿地到开盘的平均时间由过去的6.7个月缩短为4.3个月,现金流回正周期也由10-12个月缩短到了8.2个月。

  更重要的是,实施成功的项目也为高管和员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去年碧桂园珠三角一位项目总监,在公司新的激励机制之下,其年薪、“同心共享”分红、“成就共享”激励以及其他一系列激励机制的所得总收益高达1100万元,大约是其过往最高年收入的30倍。

  但高激励也伴随着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项目效益不好,跟投团队也将面临无法获得奖金,要是出现亏损,一定比例也需要整个团队承担,甚至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

  另外,如果跟投项目进度缓慢,也将背负极大的资金压力。据界面新闻此前了解,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周转,碧桂园集团对资金的时间成本要求非常高,内部计算的资金成本是30%。比如占用集团一亿资金一年的时间,集团就会收取3000万元的成本。这意味着新项目不加速开发、销售,回款缓慢也可能导致项目团队的奖金所剩无几。

  从南宁天玺湾项目爆出的违法行为来看,或许正是这项激励制度将项目收益以及回款与项目管理层、员工收入直接挂钩,难免使少数人迫于压力铤而走险。新员工究竟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羊,还有待下一步核实。0彭飞界面资深记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