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锋 鄂尔多斯报道
原标题:鄂市高利贷案:按下葫芦浮起瓢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各不相同,这是鄂尔多斯高利贷受害者最真实的写照。
“放出的钱现在收不回了。如果没有放高利贷,我现在也能过得很好。”10月25日,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农牧民裘先生再次来到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国贸大厦10层的“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办公室”(下称打非办),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这里是他的主要逗留点。
相同的情节,不同的悲剧主角。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打非办成为这些高利贷受害人寄托梦想的地方,他们希望能拿回自己的血汗钱,然而梦想成真者,屈指可数。
鄂市版“吴英案”
10月17日、18日,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苏叶女集资诈骗案。由于要求参加旁听的受害人众多,鄂市中院借用了东胜区人民法院最大的法庭。不过,仍有许多受害人无法进入庭审现场。
一位参与此案的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庭审中,控辩双方主要针对苏叶女的行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以及是否构成自首展开辩论。从证据来看,缺乏指控其使用诈骗手段的证据。但该案影响较大且受害人数众多,定罪量刑可能会受相关因素的影响。
据记者从受害人处获得的资料显示,农家女苏叶女出生于1973年,东胜区人,最初开办俏姿美容美发店,积累一定资金后又在东胜区开了一家火锅店,挣到了一些钱。随着鄂尔多斯民间借贷活跃,文化程度不高但胆量颇大的苏叶女不甘寂寞,开始涉足高利贷。2011年9月20日案发,被司法机关控制。公安机关张贴的公告显示,苏叶女案涉案总数为12.28亿元,利息扣除7.1亿元左右,剩余本金5.1亿元左右。
其实在鄂尔多斯,苏叶女案涉案金额并不算多,但其影响力巨大。一位政法系统干部向本报透露,苏叶女案性质恶劣,主要原因是苏叶女并未将吸收来的大量资金用于经营,所以导致受害人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截至目前,苏叶女案受害人在案发后尚未收回一分钱。
受害人陈女士表示,苏叶女从2008年开始集资诈骗,主要用于挥霍浪费。据称,她嗜博成性,且爱豪掷重金购买彩票,致使大量借款无法查明。“此案不能与此前的石小红案、邢凯案、张静案、赵军案、祁有庆案、王福金自杀案等相提并论,此案严重得多,希望法院能严惩,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一向对高利贷案存以宽容的鄂尔多斯,可能会将苏叶女案作为鄂市全面爆发的高利贷案的典型进行重处,以起到震慑作用。至于是否会像浙江吴英案一样判处死缓,尚难预料。
新案持续涌出
鄂尔多斯高利贷案从2011年7月份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不过位于国贸大厦的打非办从未安静过。记者10月25日在打非办停留半小时内,至少有100多位受害人前去报案或了解案情进展。
一位50多岁的王姓受害人告诉记者,他将100多万元积蓄放贷给某国税局干部刘琴(现已退休),月息为2.5%,最初尚能按时支付,但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拖欠,至今尚未归还本金。案发后,他才发现,刘琴此前宣称在武汉建设蘑菇种植基地和开发房地产均为谎言,目前数千万元债务无法还清。
达拉特旗农牧民裘先生将辛苦积攒下的30万元资金放给了一位名叫张静(男)的杭锦旗人,后者宣称入股煤矿、在北京搞房地产投资,共向社会吸收了2亿多元。该案受害人数过百,目前受害人已经选出8名代表维权,公安机关正立案侦查。
一位将存款放给名为郭莲英(音)的受害人表示,她此前也知道放贷风险,但因为借贷人开着豪车,住有别墅,并称完全有能力还本付息,所以自己没有强行收回借款,直到今年下半年案发时才知道,借贷人的豪车、别墅均非自己所有,自己的借款已经无法收回。
不同的面孔,雷同的情节,鄂尔多斯的高利贷案似乎没有停歇的迹象。在国贸大厦一层工作已有半年的保安告诉记者,每个工作日都有大批放高利贷者集聚在这里,其中周一上午最多,有时整个大厅都是受害人。
百姓抽身难
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与之相伴生的高利贷亦同时断裂。十人九贷的鄂尔多斯,到处都是叹息声。
一位50多岁的苏叶女案受害人表示,自己从亲戚家借了1000余万元放给苏叶女,案发后,为了偿还亲戚的借款,她只好将自己辛苦一辈子盖起来的一栋四层楼房卖掉,即使是这样,仍有400多万欠款无力偿还。“我希望政府公平公正地处理苏叶女的资产,我们最担心苏案资产被少数人抢先占有。”这位受害人说,如果苏案资产能偿还其一半本金,她勉强能逃离债务深渊。
“我们发现在资产处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一位具信给本报的苏叶女案受害人表示。比如,公安机关曾召集受害人通报案情,但多个渠道通报的苏案资产并不相同。2011年11月12日,公安机关通报此案涉及10亿元,利息6亿、本金4亿,苏叶女自述资产价值4亿至5亿元。12月28日,公安机关将涉案金额修改为12.28亿元,利息扣除7.1亿,剩余本金5.1亿。2012年1月18日,公安机关有关负责人又告知受害人,该案扣除利息后本金5.5亿元,当天下午公安机关通过短信通知,再次将该案本金更改为7.14亿元。“怎么本金不断增加呢?”这位受害人说,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待分割的资产不断减少。
一位当地政法系统干部表示,因缺乏透明度,高利贷受害人对公安机关处置涉案资产意见非常大。“据我所知,一部分消息灵通者往往能全身而退,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即会通过各种方式收回本息,而普通放贷者则只能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