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张峻是“白手套”还是“资本狂人”
来源:弥达斯
富德系掌门人张峻宝能举牌了万科,富德控制了金地,安邦稳坐进民生。
保险系资金这两年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攻城拔寨无往不利,一副横冲直撞的野蛮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然而,动辄调度百亿资金的背后,似乎总是潜藏着那么一点点危机。
果不其然,神秘低调的富德系掌门人、潮汕商人张峻春节期间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苦心孤诣营造的千亿帝国岌岌可危。
据说,他牵扯上的是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一案。刘志庚被指是东莞色情产业的“保护伞”。从不入流的地产商到金融帝国掌门人,张峻的资金来源一直被质疑,民间不乏猜测他是刘志庚甚至更大势力的白手套。
“神秘”、“隐形”、“赵家人”、“明天系”、“肖建华”……
在资本丛林里,生命人寿像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野蛮人。在短短三五年内异军突起,迅速跨界转型,逐步控盘了总资产达2000亿元的生命人寿,并以此为平台搭建起庞大的“富德系”产业帝国。
张峻祖籍广东普宁,原名张仲俊,和宝能系的姚振华一样是潮汕商人,更是近年来保险行业黑马——富德生命人寿以及深中华、新亚洲、农产品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本人一直异常低调,被称为隐形的深圳首富。富德生命人寿因为“狙击”金地集团、浦发银行、佳兆业、中煤能源在资本圈声名鹊起。
动物凶猛。数据显示,2015年生命人寿规模保费晋级市场“前三甲”,仅次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年度规模保费由2014年的700亿元攀升至1600亿元,同比增长133.7%。
在公众眼中,张峻神秘低调,几乎从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张峻留给圈内人的印象是“很张扬,背景深厚”。潮商的好勇斗狠、善走捷径等符号化特征,也在张峻盘根错节的资本运作中凸显。
可查的资料显示,张峻早期的创业,始于深圳一家名为“宝安县粤宝永发工业公司”的集体企业。此后,其发家过程先后经历了粤宝永发—新亚洲实业—国民投资—富德控股四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内,张峻采用不同企业作为核心控股平台,麾下企业名称也不停更改。并且,越到后期,张峻越趋向于通过代理人持股的方式隐身幕后。
“白手套”还是“杠杆狂人”?
在关于张峻神秘崛起的各种传说中,他控制生命人寿都是“鲤鱼跳龙门”最为关键的一环,而此间的过程可谓波诡云谲,来源成谜的百亿收购资金更是引起各种猜测。
来看看《新财富》记者的调查是怎样揭示这个过程的。
2002年成立的生命人寿的创始股东,可谓个个声名显赫,国资、民资、港资皆有。8家股东分为四方力量,即徐明麾下的大连实德、首钢总公司、广东省国资委旗下的广晟资产经营、郑裕彤家族控制的武汉武新实业及武汉益利科技,这四家都是单一并列第一大股东。
2006年之后,生命人寿的股权结构开始进入频繁变动期。2006年至2007年间,两家创始股东退出,接盘者为三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张峻正是在此时开始介入生命人寿的。2013年,生命人寿又进行了一次增资,工商信息显示的增资时间是3月25日,注册资本由94.36亿元增加至107.75亿元。
此轮增资清一色由张峻麾下的深圳股东完成,盈德置地增资2.12亿元、国民投资发展增资6.37亿元、富德金融投资增资2.68亿元、华信投资控股增资2.22亿元。
截至目前,张峻或明或暗合计控制了生命人寿超过80%股权,所对应的出资额为86.203亿元。
86.2亿元出资额中,74.63亿元是直接现金增资的,而另外11.58亿元是从第三方受让而来。现金增资部分是按1:1的比例出资的,但受让部分不可能1:1平价接手过来,出让方必定要获得资本溢价。各家创始股东转让股权的交易中,仅有首钢转让给国民投资发展的5.52亿元出资额,公布了交易价格为17.65亿元,相当于出资额的3.2倍。按此比例推测,张峻麾下企业所受让的11.58亿元出资额,需要耗资大约37亿元,再加上现金增资部分,总耗资高达110亿元。
这不禁令人追问,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张峻,何以能拿出百亿巨资入股生命人寿?
据了解,张峻在一众深圳地产富豪中几乎没有知名度可言,其财富的积累,主要来自两块业务,其一是房地产开发,其二是电子商城的物业租金。根据测算,张峻在地产销售及物业出租方面的财富积累不会超过40亿元,这与其在生命人寿超百亿的投资额相去甚远。
张峻的巨额出资通过什么方式筹得?
生命人寿工商档案显示,张峻所控制的几家深圳法人股东,持续性地将生命人寿股权质押给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质押的总额达到26.54亿股。这些股东获得融资之后,继续用于向生命人寿增资。
以盈德置地为例,该公司2011年5月10日出资12.86亿元,获得生命人寿12.86亿股股份;随后在2011年9月7日,即质押3亿股给中航信托,通过后者发行的“天启188号信托计划”获得6亿元融资。
2011年11月,中航信托再发行了一款“天启208号”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为19亿元,该资金用于受让深圳盈德置地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对其增资,盈德置地再将获得的增资款向生命人寿增资。该信托计划两年期满后,盈德置地的原股东深圳正大厚德投资须溢价回购盈德置地的全部股权。此外,新亚洲实业及华信投资控股为该信托融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2011年11月11日,盈德置地由厚德投资全资持有变更为中航信托全资持有,此后,盈德置地向生命人寿的所有增资股权皆质押给了中航信托。
通过质押生命人寿股权的方式,张峻筹集了数十亿元的资金,用于后续向生命人寿的增资,而新增的股权又可以再质押融资。如此循环,张峻解决了短期内对生命人寿密集增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质押金融机构股权融资,在实德系、明天系等民营企业的运作中并不鲜见,但反复质押股权融资再投资,放大资金杠杆,其风险不言而喻。关于这个问题,想必前海人寿背后宝能系的姚振华在试图收购万科的过程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但是有一个谜团到现在都无法解释。在控制生命人寿的过程中,初来咋到的张峻,到底有什么能量让新世界、国资和外资纷纷转让股权,确实难以琢磨。弥达斯也不敢妄自猜测。
百亿资金的神秘往事,不过是张峻故事的冰山一角。他入主生命人寿之后的事情更加精彩,也更多的呈现在外界眼中。
保费之路:张峻半路出家成就猛人生命人寿
观察生命人寿的发展路径,可知“猛”之一字到底是如何了得。作为先天不足的“壳公司”,生命人寿生于本世纪之初,因为当时政策特有的“把简单的事情做成复杂的工程”的禀赋,令之有着一段难堪、尴尬的筹备过程。
插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张洪涛、何志光这两位和正德保险渊源颇深的寿险老人先后负责筹备过生命人寿,皆仅仅是负责筹备,最后由现恒大人寿董事长李钢出任第一届董事长。筹备过程即换帅三拨恐怕也是国内险企不多见的。但这并未妨碍生命人寿在扩张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决的心。
对比同批次的险企,生命人寿无论保费规模、总资产、净资产等硬实力,还是保险牌照、保险人才等软实力均遥遥领先。2003年方才于沪上展业的生命人寿,2004年保费规模就达到12.45亿元,即便如今对于成立一个完整年度的险企而言,这也是个不错的数字;2005年生命人寿实现规模保费32.36亿元,同比增加160%;2007年时,这一数字达到65.60亿元,同比增加90.1%;2008年后,随着股权变更的频繁以及南迁深圳等诸多事件的影响,导致高管层出现频繁震荡,甚至出现全部班子成员辞职的现象,导致随后两三年的保费规模日渐滑落,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
这一情况直至张峻的浮出水面,眼花缭乱式拿下生命人寿控制权,请来跟随原新华保险创始人孙兵出走的一批新华猛将方才改变这一困局,并在神秘巨额资本的推动下焕发更猛烈的第二春。
2010年,乃新华猛人入主首个年度,生命人寿实现了保费收入153亿元,同比大增119%;2011年同样实现了大丰收,保费同比增53%,实现保费收入233亿元;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生命人寿年度保费规模达到1651.94亿元,仅次于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跃居第三位。市场份额从0.86%攀至6.8%,总资产达到4000亿元。
连续申请产险、资管、保险控股,染指全国性商业银行后,如此凶猛与华丽的生命人寿甚至被寄语,“有可能成为新的平安,甚至超过平安。”平安,你同意吗?
人才版图:新华猛人+保监下海官员
14年发展,生命人寿共计更换四名董事长,五名总经理。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开业初期的“二李之争”以及2009年度的“高管集体请辞”事件。
生命人寿首任董事长为其创始人李钢。李钢,早期从吉林人保投身参与创建平安,历任平安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平安足球俱乐部董事长。1999年底,李钢出走平安,开始筹备生命人寿。
首任总经理为李政怀,与李钢的传奇生涯不同,李政怀因为参与编制中国寿险行业第一张经验生命表而闻名,并因早期的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被生命人寿的筹备组和股东看中。
看似完美的搭配,却因早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而内讧不断。早期生命人寿的管理架构中,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是在日资股东进入后增设经营管理委员会,凌驾于总经理办公室之上。也因此,经营管理委员会常介入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实质上是管理职能的重叠,导致总经理的职权实质上被削弱以及日常决策的低效率。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二李”看法也不同:总经理李政怀从为满足以财务投资为目的的股东要求出发,主张控制机构和业务发展规模,在投入上持谨慎态度。董事长李钢则认为,作为中小寿险公司,必须要做大规模、做大总资产,否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2006年,李纲和李政怀双双被董事会免职,不过李钢却通过竞聘成为生命人寿总经理。董事长则由首钢集团总会计师方建一出任。
2008年可以说是生命人寿的一个转折点,生命人寿迁都至深圳,总经理李钢出走。对于李钢的出走,坊间传言,是因为其投资失误,致使公司浮亏严重。不过,也有观点表示,作为公司创始人,单纯的投资失误应该不至于引发辞职。
这一年,代表深圳股东的原副董事长张峻走上前台,担任生命人寿董事长,指导迁都工作。
2009年初,生命人寿原副总经理俞士杰曾短暂接任总经理一职,数月之后又被原民生人寿总裁段景泉接替。这一年底,生命人寿人事再生变动,原本15人的领导班子(副总、助总级别),有11人提出辞职。对于此次高管的集体请辞,生命人寿方面表示,因“经营团队未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
一年过后,总经理一职再生变故。段景泉离开总经理之位,杨智呈继任。杨智呈以专业技术见长,担任新华人寿总精算师多年,是将英式保额分红产品引入中国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保额分红之父”,2009年底从新华人寿辞职加盟生命人寿,任总精算师。与杨一同转会的,还有新华人寿销售中心原总经理高焕利、运营中心原总经理赵子良,两人均成为生命人寿副总经理。至此,以新华系为主要阵容的新管理团队初步搭建完毕,生命人寿迎来辉煌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高焕利、赵子良先后携新华旧部离开生命人寿,转投明天系险企华夏人寿以及天安财险,再度引发舆论风潮。
两年后,杨智呈卸任生命人寿总经理职务,成为副董事长,兼任富德保险控股总经理;原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方力成为生命人寿董事长;总经理改由跟随张峻多年的张汉平担任;张峻则成为控股董事长。
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张峻似乎甚是青睐保监系统的官员,如今富德系保险板块中有多位来自保监系统的班子成员,如生命人寿副总经理、总精算师田鸿榛,原为保监会寿险部精算处副处长;富德保险控股监事马燕、富德保险控股副总经理兼生命人寿审计责任人常存均就职过保监会寿险部;原生命人寿副总经理安秀洪,之前乃河北保监局副局长。且据说,一位颇具才能的保监官员也要入职富德保险控股了。
资本版图:狂飙突进,大比例持股9家上市公司
近些年,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狂飙突进,引发强烈,而这其中,张峻及其治下的富德生命人寿无疑又是主力军之一,地产股以及银行股是其最爱,目的性之强,动作之迅速凶猛,屡屡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
险企频繁举牌上市公司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根据会计准则,当保险资金持股超过20%后,该项投资即可视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记账,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可以按比例体现在利润表和偿付能力报告中,这将增厚保险公司利润。
早在2013年1月,富德生命人寿即开始大规模的买进。首批目标直接就瞄准了金地集团和农产品,经过多轮举牌,截至2014年4月,其已经成为金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7.7%。但富德生命人寿并未就此止步,通过持续买进,继续巩固自己的第一大股东之位,到2014年10月,其在金地集团的持股比例达到29.9%。
在买进金地集团的同时,富德生命人寿对农产品也大举加码,到2014年九月末,持股比例达到25.016%,而农产品控股股东深圳国资委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也不过29.9999%。
在突击金地集团以及农产品之余,富德生命人寿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举买进港股,包括佳兆业、以及中煤能源。而在此前,其还持有港股必美宜以及首钢资源。通过二级市场买进以及与股东交易等方式,富德生命人寿在这几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一再攀升,分别达到29.94%、15%,29.99%、29.99%。
当然,富德生命人寿在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手笔还来自于2015年对浦发银行的连续四度举牌。2015年5月建仓浦发银行之后,8月底,富德生命人寿第一次举牌,此后又分别于9月12日、11月11日、12月8日三度举牌,累计持股比例达到20%,成为了浦发银行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距浦发银行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也仅有2.256%的持股差距。从5月到12月,7个月的时间内,为买进浦发银行,生命人寿先后耗资总计达600多亿元,作风之激进,令市场瞠目结舌。
值得注意的是,除举牌上述上市公司外,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与张峻有关,深中华A以及深深宝A。深中华A控股股东为自然人纪汉飞,此人与张峻既是同乡又是同事,曾在富德人生命人寿长期任职的罗桂友,也于2010年至2015年4月间担任深中华A的董事长。而深深宝A的第一大股东是农产品,在控股农产品的同时,生命人寿也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深深宝,如果生命人寿实际获得农产品的控制权,那么深深宝也将在其掌控之下。
如今的商界,玩的越大,风险越大。每一个聚光灯的背后,都有无数的原罪、勾结和血腥。每一个老虎的倒下,背后必然牵连起一串猴子苍蝇和富商。民营企业因为其创始人独特的权威和地位,一旦出事,必然危及公司的发展甚至生存。实德系徐明的入狱,让这个曾经无限风光的公司轰然倒下;郭英成的短暂海外避险,曾经导致佳兆业险被融创收购;郭广昌的短暂协助调查,更让复星系上市公司市值一日之间蒸发数十亿元。
潮汕商人张峻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
部分内容来源自:新财富、燕梳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