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农田十多年了,但被称为“江苏卖电第一人”的朱启杰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阳光”。
去年6月,他在扬州江都区丁伙镇的老家楼顶上,支起了23片光伏电板,这些电板把阳光转化为电能,他把多余的电卖给供电公司。
阳光好的时候每天能发电20多度,阴天也有10度左右。去年6000度发电量(其中有两个月因设备故障,未能发电),为他带来4449元的收益。
发电1年,朱启杰经历了如何开发票、对补贴精打细算等过程。他的经历也成为国内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个人、企业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310万千瓦。
成本和并网一直都是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化的主要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光伏电板价格下降且并网开放,但漫长的收回成本的周期让很多投资者止步。
税务局不知如何开发票
2013年4月,朱启杰看到光伏发电可以并入国家电网[微博]的消息,他激动得一夜未眠。
分布式光伏发电输出功率较小,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
朱启杰连夜做了方案。但扬州江都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回绝了他的请求,因为并不知道这个政策。
于是,朱启杰一边向当地供电公司提出申请,一边请公司安装队安装光伏装置。
去年5月20日,他接到并网通知。6月4日,当地供电公司带着电阻测试仪、地线测试仪等设备对发电装置进行验收。验收成功后,当场签署相关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
朱启杰介绍,其住房高约8米,采光率好,屋顶斜面在40度左右,方便安装。在一楼外墙面有两个连接着数条管线的灰色装置。
“这是光伏逆变器及低压电器柜。”朱启杰介绍,光伏逆变器将太阳能直流电转变为可供使用的交流电,再通过低压电器柜,并入国家电网。
屋内桌上,还有个线路设备的电脑屏显,实时监控发电量等数据。并网当天,朱启杰的个人发电站就发电27度。
但想要卖电赚钱并不容易。去年9月11日,朱启杰得到了第一笔电费359.7元。
但麻烦也接踵而至,朱启杰遇到了开发票的难题。要领取国家电网下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需要发电户自行开具发票。按照财务流程,个人发电后,他要拿到电费必须出具增值税发票。可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不能给个人的销售行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即便以公司名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也需要申请 《电力业务许可证》。同时,需要承担17%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附加税等。
朱启杰在当地国税局吃了“闭门羹”。对方问他开什么发票,他说卖电给供电公司。对方不信,说“供电公司的电都用不完,干吗还要找你买?”对方又问他是什么公司的,朱启杰说是个人。工作人员直接回绝了他,“这个票不知道怎么开,我们的网络系统里根本没有这一项。”
最后,他与供电公司协商,采取了折中解决方案,以临时收据代替发票。
一位在税务部门工作的人士称,销售分布式发电余电产品的发电户,以居民个人、非企业性单位居多,而个人卖电原本就是前所未闻的事情,需要配套政策。
在朱启杰发电1年后,他终于等来了政策。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微博]发布《关于国家电网公司购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产品发票开具等有关问题的公告》(32号文)。
该文规定,7月1日起,国家电网公司购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产品,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开具普通发票。发电户月电力产品销售额超过2万元的,由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按照应纳税额的50%代征增值税。
江都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专门找到朱启杰,告诉他再也不用去税务部门开发票了,现在由供电公司“代劳”交税,而且税钱也不用他出了,由供电公司出。
多少年能收回成本
一开始,朱启杰遭到母亲反对:“就没看到别人在家里发电。你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本?养老怎么办?”
朱启杰安抚老人说,家里每年电费花销约1000元,如果第一期投产5万元,铺设23块电板,发电毛收益每个月大约能有600元。
朱启杰说,好比买养老保险。前期投资几万元,后期每个月慢慢收回成本。
按照目前国家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每发电1度,就可以获得税后0.359元的国家补贴。依照这个政策,朱启杰一年所获国家补贴是2147元。
朱启杰算了一下,如果发电装置运转顺利,他最少也要用8年收回成本。光伏发电装置有近25年寿命,所以还有10多年的盈利期。
尽管收回成本周期长,但在国家补贴的吸引下,仍有不少用户进入这个行业。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江苏省已受理的669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有413个已正式并网发电,总发电装机43.09万千瓦,累计发电量13973万千瓦时,项目规模及并网容量居全国第一。其中260个为个人光伏项目,居全国第二。
扬州市江都区电力公司营销部主任魏以宏说,相比个人,企业厂区面积较大,设置的容量可以比个人大很多。
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多数企业实行两部制电价,除了电度电费之外,还有基本电费,平均每度电花费达到或接近1元。如果企业投资光伏发电,不仅可以拿到国家光伏发电补贴每度电的0.35元,还可以节省1元电费,每度电的发电效益就是1.35元。
这个投资效益比朱启杰的每度发电效益大约0.9元还要高出50%。因此对企业来说,只要6年就能收回成本。
2012年,江苏正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光伏太阳能发电。目前有66兆瓦的光伏发电容量,占江苏省的12.5%,建成后每年有6441万度发电量。
该公司副总经理姚尽瘁称,他们从国家金太阳工程项目发展起来。金太阳工程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发放补贴。但分布式光伏政策出来不久,金太阳工程也不再给新建项目补贴。
姚尽瘁说,因为补贴较高,金太阳工程项目收回成本需要5年。而分布式光伏项目通常只有度电补贴,要收回成本需要10年。
据姚尽瘁了解,全国范围内,真正因度电补贴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几乎没有,而且大多是从金太阳项目“过渡”来的。
姚尽瘁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屋顶难找”。很少有企业主动找上门要求安装光伏电板,即使被劝说后安装了,也对电的质量有所怀疑。
同样需要“扫盲”的还有银行业。多数银行对光伏发电不理解,一听光伏就很敏感,不愿意贷款。
姚尽瘁解释,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应用产业,属于光伏产业的下游阶段,不能与光伏生产行业相比。
另外,他们不像供电公司收电费有“强制手段”,因此收电费时往往要看人脸色。
安全隐患不可忽视
个人光伏发电是否在跟供电公司“分蛋糕”?
魏以宏介绍,去年整个江都区的售电量是30.22亿度,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占比极小。个人光伏发电占比更小。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光伏发电进入电网,对电网本身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对电网安全运行可能造成威胁。因为天气变化,太阳能发电会不稳定。供电公司更喜欢安全、稳定、连续的优质电力。
魏以宏认为,朱启杰的光伏发电体量小,基本不会对电网运行构成威胁。目前,供电公司还在朱启杰门口安装了电源监视装置,研究太阳能供电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魏以宏说,随着电压变化,会产生频率。如果电能中夹杂斜波,则会影响供电质量。
但是大型光伏发电企业入驻后,供电公司则必须考虑潜在的风险。
常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鞠非说,随着分布式光伏企业用户增加、容量增加,电网公司有可能出台一些技术性政策,对每个区域的容量给出上限。“如果分布式光伏发电对大电网发生冲击,就会得不偿失。”
“遇上电网线路抢修,供电公司不可能控制每个并网开关。如果这边抢修,那边出现电倒流,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鞠非说。
魏以宏最关心的还是设备安全。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
他曾专门叮嘱朱启杰注意安全问题。一开始,朱启杰安装的很多线路都没有软管,直接把电线裸露在外面。魏以宏说,电线常年风吹日晒容易老化、漏电。
在安装光伏电板同时,屋顶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江苏正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尽瘁说,很多屋顶荷载不符合要求。很多是彩钢板质量不过关,寿命只有六七年,光伏电板的寿命有20多年。
看中补贴,还是行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称,成本和并网一直都是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化的主要问题。
2004年,在苏州打工的朱启杰经常为“电荒”苦恼。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的他曾想过用光伏电板发电,解决电荒。但那时候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国。光伏电板的价格也高得离谱,投资1千瓦的发电容量,价格要在4万元左右。
从2005年开始,受国家政策鼓励,光伏产业进入持续5年的爆发式增长期。但事实上,这种增长并不是基于国内市场消费,90%以上依赖国际市场。
好景不长。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的光伏行业进入最艰难时刻。
朱启杰说,由于产能过剩,他所在的苏南地区有很多光伏企业都濒临倒闭。
出口转内销,成为挽救光伏企业的出路。国内太阳能发电规模化,才能提高国内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消化能力。
据苏州市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降低,光伏电板价格也降低了。
朱启杰购买的光伏电板,价格确实比以前低很多。他安装了5千瓦容量的光伏电板,只花费了5万元。
林伯强称,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出台后,参与者寥寥,基本都是发烧友或者设备厂家。他认为政策的刺激力不够,导致民间参与动力不足,而解决动力不足的途径就是提高电价或者提高补贴。
常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鞠非认为,补贴要适度,不能把这个行业“补贴”成暴利行业。分布式光伏发电虽是清洁能源,但生产光伏电板所需的多晶硅属于高耗能产业。
如今,朱启杰已成为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言人”,他准备从事这个行业,进行销售安装等一条龙服务。今年6月,他又花费4万元安装了23块光伏电板。
本报扬州6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