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经典人工智能电影 全都看过的肯定是科幻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8-31 18:17:24  阅读:710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林佑威

【PConline杂谈】2016年,AlphaGo和人类围棋冠的两轮对决,刷新了现阶段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也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比如我们平时在互联网上接收到的各种广告推送,以及这两年比较火的无人驾驶技术,都是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应用。只是我们平时接触人工智能,多是通过文学或影视作品,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看起来显然不太符合我们平时的认知,所以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当做人工智能。

虽然现实和电影还有很大差距,但优秀的科幻作品一直以来都对科技发展产生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马上就要过年了,在漫漫回家途中,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不妨在下面这10部关于AI的科幻电影里挑两部来看看,说不定会对人工智能产生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我,机器人》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背叛人类的担忧由来已久,此类题材的电影数量也最多。让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部《我,机器人》,又译作《机械公敌》,根据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改编。故事的背景设定为不远的未来,2035年,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它们无偿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且毫无怨言。

所有机器人都运行在三大定律之下。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在不违背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三大定律是整部电影的线索,和一般人工智能导致世界末日的灾难电影不同,《我,机器人》更注重对人和机器人之间关系的讨论。即在机器人拥有和人类同等级别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什么来对待。影片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三大定律本身是完美的,但完美的规则约束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革命”。

《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三部曲讲述了人类和人工智能Matrix对抗的故事。起因是人类当年和人工智能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由于不敌机器人,人类被迫使用电磁乌云覆盖了整个天空,试图切断机器人的能源。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干脆把人类囚禁起来,当做它们的“电池”。

死人被液化,然后作为养料输送给活人。这个画面可以说是笔者心中的童年阴影之一。看惯了一路打怪升级的爆米花电影的我们,在从造物主口中得知,Zion只是造物主为了维持Matrix稳定而建造的一个沙箱时,内心无疑是崩溃的。

影片中还融入了很多计算机科学中的理论。比如第二部中BUG史密斯的存在,是因为在第一部结尾,史密斯在被尼奥杀死前,已经杀死了尼奥,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错误。也告诉我们,如果杀毒软件不守规矩,将会成为最可怕的流氓软件和病毒。

第一部黑客帝国于1999年发行,而直到现在,网络上还能看到不少关于Zion到底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的讨论。

《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同样依据小说改编,当年曾获4项奥斯卡奖提名,以及最佳视觉效果奖。故事发生在飞往木星的飞船上,该片中的人工智能没有自己的形象,而是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管整个飞船的电脑。飞行途中,人工智能哈尔突然向飞行员报告,称飞船的某个零件将发生故障,必须更换。而飞行员在检查后则认为零件没有任何问题。冲突由此展开。

两位飞行员认为哈尔出现了错误,打算关闭它。而哈尔的使命是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飞船完成任务。而由于之前的情况,它判断这两位飞行员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为了阻止自己被关闭,哈尔打算杀掉它们,独自完成任务。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对抗之后,飞行员终于成功关闭了哈尔,在即将被关闭时,哈尔发出了求饶的声音,引人深思。从机器的逻辑来看,它是没有错的,但是它已经导致了三个人丧生。

《机械姬》

前面提到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而这部《机械姬》则基于另外一个经典的人工智能理论。1952年,计算机之父图灵在BBC广播中提出:让人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计算机交流,如果有超过30%的人认为自己是在和人类说话,那么这个人工智能就算成功了。

影片中的亿万富翁内森认为,能够通过传统的图灵测试并不稀奇,也不能证明计算机拥有很高程度的智能。厉害的人工智能是,你明明知道坐在你对面的是机器人,但你还是会认为她是活生生的人类,并且对她产生感情。因此内森找来了自己公司的一名职员进行测试。

在和机器人艾娃相处一段时间后,即使明显地看到她是个机器人,但宅男迦勒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她产生了感情,艾娃成功地通过欺骗,让迦勒想把她放出去,通过了测试。如果机器人没有感情,但又能利用人类的感情,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人工智能背叛人类很可怕,但也有很多机器人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很感动,比如下面这几部影片中的机器人。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和前面几部中宏大的世界观不同,《我的女友是机器人》讲述的是一个更接近普通人的故事。宅男大学生次郎单身二十年,在20岁生日这天,他邂逅了一个看起来很不一样的女孩,并且一起度过了兴奋地一晚。

一年后,女孩再次出现,但变得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后来次郎得知这是未来的自己送过来的机器人,而蓝本正是当年那个令他难忘的女孩。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次郎发现机器人虽然很好,但并没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甚至次郎故意和其他女孩子约会,也无法另其嫉妒。

次郎很苦恼,也很生气,于是把机器人赶了出去。然而在次郎遇到地震,即将丧命时,机器人女友还是回来救了他。在很多年以后,一个女孩在博物馆中看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十分惊奇,于是读取了机器人的记忆芯片,被这个故事感动到了。于是回到了机器人出现前的一年,与年轻的次郎相识。在大地震之后,女孩再一次回到了过去,看到次郎在瓦砾中寻找机器人,两人再次相见,留下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结局。

《终结者》

同样是笔者同年的记忆,《终结者》曾被《电影周刊》杂志评为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虽然当时年幼,但看到第二部中的T800在炼钢炉中燃烧时,还是会觉得鼻尖一酸。这部电影相信几乎所有人都看过,在此就不赘述剧情。

几部《终结者》中,以《终结者2》最为经典,92年的特效在现在看来也不会觉得很LOW,T-1000是第一个完全由电脑制作的电影主角。虽然现在用AdobeCharacterAnimator,只要一台电脑加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动作捕捉,但在那个时候,动作追踪还是相当先进的技术。

《终结者》系列应该是笔者这代人最早接触的有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对后来的科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把主演阿诺德·事发性格推上了巅峰。

《人工智能》

影片《人工智能》由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指导,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个机器人男孩。在传统的观念中,机器人都是被作为工具使用,为人类服务的。而《人工智能》中的机器人男孩大卫,则是在最初就被设定为情感陪伴机器人。

女主角的儿子因为疾病不得不被冷冻保存。为了缓解感情上的空虚,女主角和丈夫便将感情注入到了机器人中,然而在某一天,她们的儿子突然醒来了。于是机器人大卫作为替代品被抛弃,即使他对母亲已经产生了真正的爱。

大卫被丢到机器人屠宰场——一个专门处理废弃机器人的场所。在这里,各种废弃的机器人将被以十分残忍的方法处决,人们还以此为乐。然而在大卫即将被处决时,现场的观众最终还是心生怜悯。是啊,他只是个孩子,他只是想要得到妈妈的爱,即使他是机器人。

《瓦力机器人》

如果你没有女朋友,请带着心仪的妹子去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有女朋友,请带她多看几次这部电影。《瓦力机器人》并没有去探讨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机器人之间的爱情上。如果抛开机器人的设定,这完全就是屌丝逆袭追到白富美,然后两人一起拯救世界的故事。

垃圾处理机器人瓦力在被人类抛弃的地球上清理垃圾,日复一日,它渴望爱情,但整个星球上除了他之外,会动的只有一只蟑螂。直到有一天,一个通体雪白,搭载最新技术的机器人伊娃来到地球。屌丝逆袭片的套路,套上机器人的设定和拯救地球的宏大背景,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瓦力和伊娃的形象,像极了很多人心中自己和女神的形象。虽然整部片子中都没有一个正常的人类,但在伊娃会看自己休眠时的录像,舰长为了返回地球而站起来这些画面时,笔者甚至觉得比看人类的电影更感动。另外,看完这部片子,你一定有一种想恋爱的冲动,所以才说一定要约妹子一起看。

《超能陆战队》

“Hello!IamBaymax,yourpersonalhealthcarecompanion.”看过《超能陆战队》的人,一定记得大白的这句台词。据说大白的出现,第一次撼动了瓦力在观众心中“最萌机器人”的地位。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因为这个白胖子的存在而显得与众不同。

大白并不像前文那些机器人那么聪明,有时候甚至还有点蠢。一边漏气,一边往自己身上贴胶布那一幕让人忍俊不禁。虽然从头到尾,大白都没有产生自主的思维,一切只是听令行事,但你却会对它产生感情。

也有人说,大白拯救了胖子的形象,每个女孩心中都想要一个像大白一样的男友。平时各种卖萌,不断地逗你开心,而遇到问题的时候,又变得十分可靠。大白也因此成了近两年很多陪伴机器人外形设计时的参考。

《哆啦A梦:伴我同行》

或许看到这个名字你也会和比这一样,拍一下脑袋,然后感慨:“对啊,哆啦A梦是也个机器人!”。这也是这个蓝胖子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提到哆啦A梦,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机器猫,可能是一个好伙伴,但绝对不会把它和人工智能联系起来,但它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

还记得当年看《哆啦A梦》,也不清楚是从哪一集开始看,更没去想这只蓝胖子的身份背景,只是觉得喜欢,很好看。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内地上映,哆啦A梦的失而复得让无数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部影片旨在纪念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故事本身可能没什么特别优秀之处,但《哆啦A梦》这个形象早已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